2020年02月19日 19:12
1、頭重腳輕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,可呈現頭昏沉重地,像裹著一塊布;身體困重,四肢沉重,渾身不舒適,似乎身上附著重物。此外,還會有發熱、微微怕冷怕風,流清鼻涕等表濕證,除濕氣,祛濕健脾,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熱門的話題。
消補涼湯是屬於平和型的排毒去濕湯水,有去濕健脾補腎之效,適合每年春季轉至夏季時,忽冷忽熱的濕重天氣。材料包括淮山、蓮子、芡實、薏米各1両,陳皮1小塊、扁豆花、木棉花各5錢,無花果6粒,粟米2條,紅蘿蔔2條,瘦肉1斤,水3000毫升。2、舌苔: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,看舌苔以早晨剛起床的最為准確。
3、關節: 濕氣侵蝕到關節,關節也會出現症狀,氣血功能不順暢,四肢關節疼痛重,關節屈伸不利。
4、小便及婦女帶下,而且大便也會表現的比較稀:濕邪還有一個特征也是“趨下”,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,中醫養生,健脾“化濕”。小便混濁、大便溏泄、婦女白帶過多、陰部瘙癢等特征都相對經典。
5、大便後總有一些粘在馬桶上,很難沖下去,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,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。有身體內部的人濕,紙大便一塊是不夠的,有一些工作更多。
6、影響吸收效果:濕邪困擾脾髒,會表現出胸悶腹脹、食欲欠佳、大便不成形等病症。還常有口淡、口黏乏味、口渴卻不想飲水、倦怠乏力等濕困的表現。
相關文章: